產科

早發性分娩與安胎             

前言

 

  • 「懷孕」帶給婦女喜悅與壓力,順利懷孕生產是孕婦最大的期望。而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5 年統計早產兒平均比例為 8.5%-9.4%(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6,11月10日),一旦發生早期分娩徵象,則需要安胎處置以延長妊娠週數及增加胎兒成熟。

 

 

定義

 

  • 早發性分娩(Preterm labor)是指分娩過程發生於妊娠20-37週,稱之早產,據文獻統計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會在一周內生產(魏、張、古,2017)。

 

 

危險因子

 

  • 社會經濟:年齡、教育、經濟
  • 疾病史:流產、曾發生過早產、子宮異常、內科疾病
  • 生活形式:工作繁重、抽菸、情緒
  • 產科病症:感染、高血壓、糖尿病、子宮頸閉鎖不全…等(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會刊,2016)

 

 

診斷方法

 

  • 測量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合併早產史的孕婦,早產機率較大
  • 測試陰道後穹窿分泌物的胎兒纖維結合素反應,其陰性預測率較有參考意義

 

在2012年美國婦產科學會臨床指引建議,以上兩種方法只能輔助診斷,無法單靠其結果診斷早產。還是以臨床表現為主(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會訊,2016)

 

 

 

 

臨床徵兆:

 

   一、陰道出血

   二、下腹痛

   三、腰酸

   四、頻尿

   五、裡急後重感(下墜感)

   六、子宮收縮頻率至少10分鐘一次且持續30秒以上

   七、子宮頸可能變軟,變薄和擴張等症狀(魏、張、古,2017)。

 

預防方法

 

  • 子宮頸環紮術:第二孕期子宮頸小於2.5公分,且前一胎有小於34周早產生產史可使用。
  • 黃體素:研究顯示每周予肌肉注射250mg的劑量或陰道塞劑可以降低早產發生率(限單胞胎)(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會訊,2016)

 

安胎醫療處置

 

  • (一)確認及治療感染
  • (二)臥床限制活動以增加胎盤血液灌流、減少胎兒對子宮頸壓力
  • (三)藥物治療,包括β交感神經藥 ritodrine(yutopar)鬆弛子宮平滑肌,副作用有心悸、心搏過速、噁心嘔吐、心率不整等。當發生副作用時,應協助抬高床頭以利換氣,依醫囑予低流量氧氣使用及調Ritodrine 的劑量,並持續監測生命徵象、胎心音變化及子宮收縮的情況。硫酸鎂(MgSO4)以鎮靜子宮活動,副作用有潮紅出汗、深部肌腱消失、尿量呼吸減少等。鈣拮抗劑、前列腺素抑制劑等皆為安胎常用藥物(魏、張、古,2017)。

 

其他相關處置

 

  • 乙型鏈球菌的預防:根據2010年美國CDC建議,早產早期破水或有生產可能的孕婦,一律須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及預防。接受第一線抗生素治療至生產,除非無立即生產
  • 促進肺部成熟:根據文獻研究在32周之前生產,需24-48小時內接受類固醇完症的治療,促進肺部成熟、降低死亡率及併發症,以betamethasone及dexamethasone為主(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會訊,2016)

 

懷孕婦女住院安胎之護理

 

  • 孕婦住院安胎臥床休息,可以抑制子宮收縮、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熟的時間及預防早產,安胎期間孕婦可能需要絕對臥床,長期的臥床對孕婦會有負面的影響,如深部靜脈血栓、肌肉張力下降、骨密度減少、腸蠕動減慢導致便秘以及活動受限,而造成孕婦身體不適,應滿足其生理需求(林、戴、林、蔡,2016)。

 

(一)澄清臥床休息並非躺著不動,協助經常變換不同的姿勢,以減少長期躺臥的壓迫,並藉由合適的支托物 ( 如枕頭 ) 墊於背部或側躺時夾於兩腿之間,以增加舒適

(二)協助床上使用便盆,養成每天固定的時間排便

(三)協助身體的清潔、更換衣物及床單,每次如廁後予沖洗會陰部

(四)鼓勵執行肢體及關節運動

(五)教導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以預防便秘(林、戴、林、蔡,2016)

 

結論

 

  • 安胎對孕婦而言是一個漫長等待的過程,不僅對胎兒的健康感到擔憂,也需要面對長期臥床及安胎藥物之副作用,藉由良好的護病關係、陪伴及傾聽、對於胎兒的健康狀況主動提供訊息,並提供安胎之相關資訊 (安胎藥物之作用及副作用、安胎期間的注意事項⋯等 ),以減輕焦慮

 

張貼者: shin yo 於 上午1:26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Twitter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

標籤: 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