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預防及改善
前言
v 哺乳期乳腺炎多發生於產後,絕大多數為初產婦。多是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直接侵入所致,或細菌自乳頭或乳暈的皸裂處侵入乳管並沿淋巴引流導管乳腺小葉感染。研究指出哺乳期乳腺炎是指發生於婦女哺乳期的乳腺急性炎症,發病率占產婦10%,多發生於產後的2~6周,由細菌感染所致
乳房有硬塊怎麼辦?
首先需要區分您的症狀是阻塞還是乳腺炎
v 乳腺管阻塞: 通常會有局部疼痛的硬塊,這上面的皮膚可能會泛紅,乳腺管阻塞通常在24到48小時內消失,不需要任何治療。
v 乳腺炎:稱為(阻塞性乳腺炎),此時除了局部非常疼痛的硬塊、皮膚發紅外,發炎後通常會伴隨發燒、全身疲勞的症狀。
乳腺管阻塞→乳汁滯留→非感染性乳腺炎→ 感染性乳腺炎(如圖一、二)
產生的原因
v 餵奶次數不夠多
v 寶寶乳房含得不好,吸奶姿勢不正確
v 媽媽在餵奶時用指頭壓住部分的乳房,會阻塞奶流
v 乳頭皸裂也會使細菌進入乳房組織
v 乳房外傷傷害到組織時也會造成乳腺炎
v 媽媽的壓力及過度工作
v 大乳房,因為乳房垂著的關係,使得下面部份引流較差
v 媽媽的衣服或胸罩太緊,或是躺著壓到乳房也會阻塞一部份輸乳管
處置方法
v 根據原因做改正 :含乳姿勢、衣服合宜、專心、乳房大的媽咪可使用一小毛巾捲成小捲軸墊在乳房下,以利乳房下面部分的奶水吸出來。
v 冷熱敷:兩餐餵食中間冷敷可以減輕疼痛,在餵奶前可以熱敷,幫助奶水容易被吸出來。
v 持續哺乳:即使是乳腺發炎了,仍可以持續餵寶寶吃奶
v 按摩
v 增加餵奶頻率
預防方法
v 發炎早期予以冰敷
v 急性期應多休息,增加水份攝取,每天約3000㏄
v 若要哺餵母乳,哺餵前可熱敷,促進乳汁排出
v 每2-3小時哺餵一次,以免嬰兒太餓而過於用力吸吮
v 每次餵完須完全將乳汁排空,預防乳房腫脹及乳汁滯留
v 若暫時不想哺餵患側,一定要將患側乳汁排空,避免感染蔓延
v 患部不按摩,確實洗手,避免感染
v 使用胸罩適當撐托
v 研究指出卵磷脂可預防乳腺阻塞,一日以適量之卵磷脂做為保養
尋求醫師
v 通常阻塞的奶水被排出後,輸乳管阻塞、乳腺炎會在一天內改善。如果症狀非常嚴重,已經有明顯的發燒38℃以上,疲憊症狀,或是乳頭也有破皮皸裂的狀況,乳房表面皮膚發紅發熱或是症狀在奶水被排出後二十四小時內仍未改善時,需要請醫師看診,予抗生素使用。
v 乳房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須以抗盤尼西林酶的抗生素,如flucloxacillin、erythromycin、cephalexin、cloxacillin、amoxycillin-clavulinic acid、clindamycin 或ciprofloxacin等,對 Penicillin 過敏者可以選用最後兩種抗生素。一旦使用藥物,即使覺得比較好了,仍一定要吃完一個療程(七到十天)。如果提早停藥,可能再復發。這些藥物對寶寶並不會有影響,仍然可以餵奶。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Twitter分享至 Facebook分享到 Pinterest
標籤: 產科